悉尼华人Ke买了套公寓,入住才发现车库好似“水帘洞”。若逢下雨,室内滴水如注。
向物业求助维权,却不料陷入僵局,一晃4个多月没进展,直到记者介入。
“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去年,Ke在悉尼Homebush区购入一套低层公寓单元,用于孩子自住。今年2月的一场大雨后,发现车库屋顶漏水严重。
她告诉记者,之后每逢下雨,车库滴水如注,严重影响正常使用。“车不能停、东西不能放。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最让她头疼的是,积水和水渍每次都要花时间额外清理,一旦下雨,车库地面就湿滑不堪,还常常伴有霉味。
她原本打算将车库独立出租,补贴房贷开销。不过,来看房的人留意到水渍和潮气后,随即打了退堂鼓。“人家一看有霉斑,根本不愿意租,(车库)已经闲置好长时间了。”
她分析,漏雨的原因是上方楼层防水台的老化。
“这个楼比较旧了,正好楼上是阳台,也没人管过。”她说:“找人给看了看,说要重新刷油漆、贴瓷砖。”
此外,楼上住户也并不想翻修,这让其烦恼不已。
每次碰壁而归,她都感到格外无力。她说,最难过的不是漏水进屋,而是没人愿意真正解决问题。
“大家踢皮球,最后就我倒霉。”
“收钱倒是挺快,出事了就没人管”
Ke告诉记者,尝试维权但受挫。她向物业公司反映了漏水情况,后者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却被拒,事情就此陷入僵局。
记者在邮件中看到,物业公司表示,“尽管已尽最大努力,希望通过保险理赔的方式,以更快、更低成本地解决你车库漏水的问题”,但保险公司不予理赔,只得作罢。
物业说:“恐怕我们别无选择,只能让工程师一并检查,与大楼内其它类似漏水问题一同纳入其‘结构老化调查报告’中。”
车库天花出现大片水渍和霉斑(图片来源:供图)
保险公司承认,此次车库渗水的原因被是上方阳台老化破损的瓷砖,以及已经失效的防水层所致。
不予理赔的理由之一是,“不存在任何内部损害”,“天花板上出现的水圈和污渍会在问题修复后自然干涸”。
另外,未发现任何“受保事件”的证据能说明,阳台因某种突发情况而破损并导致漏水,因此,保险政策不涵盖对该阳台的修复责任。
如此回应令Ke很恼火。“每个季度我都按时交Strata费,每三个月$1660。(物业)收钱倒是挺快的,出事了就没人管。”
她说,“这事儿拖了4个多月,到现在还是漏水;6月底之后,物业就没怎么理我这件事了。”
物业:“业委会缺乏回应和行动”
针对此事,记者联系了该公寓物业,以期进一步了解情况。
物业公司负责人表示,已经将记者的询问邮件转发给业主委员会。
“他们指出,虽然这是媒体的询问,但此事应通过新州民事与行政仲裁庭处理。”
负责人向记者确认,物业团队有积极跟进Ke女士的漏水情况。
“我们于2月10日得知该问题,当天就已发出维修指令并展开调查,发现漏水来源于上方的露台,需进行防水处理。”
对于保险公司的处理结果,他说,保险公司及其指定的评估员确认这是一个维护项目,因而无法作为保险索赔事项受理。
他说,已征求了一位有资质工程师的维修方案,并提交给业主委员会。”我们尝试召开会议,以便业主委员会作出决定,但应委员会要求,该会议后续被取消。目前,业主委员会尚未正式决定聘请工程师,因此此事尚未解决。”
他说:“由于委员会缺乏回应和行动,我们已将该物业项目列入为期6个月的评估期,由我们的一位团队主管负责后续,并评估该委员会在法律遵从、维修和保养方面的配合度。6个月期限结束时将进行进一步审查。”
业委会:“我们不满意”
鉴于业主委员会被指“缺乏回应”,记者又联系上业委会成员。后者表示,因物业公司没有调查清楚具体原因,故业委会对此不满。
她说:“他们没有调查,直接给了我们一个报价,没有告知准确的(漏水)原因,所以我们不满意。”
业委会表示,该车库漏水处在楼上两处私人阳台的连接处,因此还需要通知两户业主配合维修。“如果是common area,应该是物业来修。”
她表示,本周一已经找工人上门查看,正在等待其评估报告,再做进一步的维修计划,“目前还不知道具体是管道问题还是防水层。”
得知有所进展,Ke对记者的协助表示了感谢。
对于她面临的维修纠纷,您怎么看?有何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