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10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第一大淡水湖又萎缩了!快瘦没了 咋办?(组图)

[复制链接]

35万

主题

19

金豆

3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351174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53703
帖子
353704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9-7 04:30: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鄱阳湖,又快瘦没了! 截至今天(9月5日),鄱阳湖湖区通江水体面积仅约866平方公里,较去年同期水体面积小了1220平方公里,容积更是少了31.9亿立方米! 还以为来了塔克拉玛干... (枯水期的鄱阳湖 图:图虫)▼


而在一个月前的8月8日,随着星子站水位跌破10.13米,标志着鄱阳湖正式进入今年的枯水期了,较常年平均时间提前了87天! 这是有记录以来,鄱阳湖进入枯水期的时间,第三早!这座中国最大的淡水湖,越来越缺水了。 快要瘦成一道闪电了 (鄱阳湖 图:图虫)▼


值得注意的是,鄱阳湖的丰水期一般从每年4月份开始,往往能持续到10月份。而最近几年,不仅枯水期提前、持续时间延长、枯水位持续降低,而且9-11月份退水速率加快,导致通江水体面积急剧萎缩。 鄱阳湖的枯水,已经不是偶发现象了。近20年来的监测数据表明,鄱阳湖枯水位(10.13米)平均出现时间提前了39天、延长约49天,其枯水状况越来越常态化。 除了“沙漠”,枯水期还能看到广袤的草原 (鄱阳湖湖底 图:图虫)▼


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鄱阳湖越来越缺水呢?


“簸箕”湖盆里的蓄水之困 鄱阳湖位于江西省北部,全省近94%的地表径流,最终都汇入了鄱阳湖,是名副其实的江西“母亲湖”。 在汇入鄱阳湖的诸多河流中,属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这五条河流最为重要,它们不仅是鄱阳湖水系的主干,更是江西省人口和区域经济中心的密集分布地带。 丰水期 Vs 枯水期▼ 鄱阳湖是一个典型的通江吞吐型湖泊。所谓的“吞”,是指鄱阳湖除了容纳诸多河流的径流外,其汇入长江的湖口也可以“吞入”长江的部分径流;所谓的“吐”,是指其融汇的诸多河流,都将经由鄱阳湖湖口“吐”入长江。 鄱阳湖以湖中的松门山岛为界,南部宽广,北部狭长,且被西侧的庐山和东侧的丘陵所挤压。当水流从南部宽阔区域流向北部狭窄区域时,根据流体力学原理,过水断面面积减小,水流速度会加快。 以松门山岛为界,鄱阳湖南宽北窄▼


这种地形,使得鄱阳湖的水流在向北流动过程中不断加速,尤其是在北部入江水道区,水流速度更快,导致鄱阳湖容易“吐”,难以“吞”。 鄱阳湖的地形,像是一个开口朝北的“簸箕”,南宽北窄的地形使得湖盆容积相对有限。南部虽然宽阔,却相对较浅;北部虽然较深,面积却较小。 这种南浅北深、南宽北窄的湖盆形态,使得鄱阳湖在蓄水时,无法像那些地形规整宽阔、深度适中的湖泊那样,容纳大量的水体。 体验中国第一大淡水湖的波澜壮阔 还是要来湖北部的九江和庐山 (鄱阳湖二桥远眺 图:图虫)▼


总而言之,鄱阳湖的蓄水能力很受地形限制。特别是在枯水期,随着水量的减少,水位下降速度相对较快。 自中古以来,鄱阳湖周边不断扩大的农业生产活动,使得鄱阳湖水系干支流,在入湖处出现淤积。特别是清朝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围湖造田,侵蚀了鄱阳湖的流域空间,导致其蓄水能力加速下降。 围湖造田缓解了粮食危机 却导致河湖水体日渐消瘦 (鄱阳湖流域水田 图:图虫)▼


而鄱阳湖水系上游的水土流失,带来的泥沙淤积,更让鄱阳湖的蓄水能力雪上加霜。这些上游地区由于毁林开荒导致水土流失,使得河流含沙量不断增加。到了下游,随着河道流速放缓,泥沙最终沉积在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水等河流的入湖三角洲前缘。 泥沙淤积还使得湖盆变浅,湖泊的蓄水容积进一步减小。在枯水期,水量本身就较少,而湖盆因泥沙淤积变浅,导致水位下降更为明显。 淤泥不断沉积,鄱阳湖日渐萎缩 (枯水期的鄱阳湖 图:图虫)▼


泥沙淤积还改变了鄱阳湖入江水道的形态,进一步影响了鄱阳湖与长江之间的水量交换关系,导致湖盆越来越高于长江水道,使得水流在水道中的阻力发生变化,导致鄱阳湖在枯水期更容易向长江排水,进而加剧了枯水期水位的下降。


少雨高温下的湖光失色 降水是鄱阳湖水量的核心补给来源,其中约 80%水量来自赣江、抚河等五大支流的降水汇流。而2025年夏季的降水异常,则是这次鄱阳湖旱情的“导火索”。 贡献了鄱阳湖46%水量的赣江 现在却干得要底朝天了 (赣江南昌段 图:图虫)▼


在鄱阳湖主汛期与补水关键期,即今年6月下旬至 8月间,整个鄱阳湖流域内平均降雨量仅为420毫米,较常年同期(650毫米)偏少约35%,赣北等部分区域甚至偏少50%以上。 这种“汛期反枯”现象打破了“雨季蓄水”的自然节律,导致支流来水量较常年减少40%-60%。 除了降水总量偏少外,这期间降水的时空分布也出现了极端不均的状况。本该是鄱阳湖核心补水期7、8月却持续出现“空窗期”。 干成了一片稀疏草原... (鄱阳湖 图:壹图网)▼


7月鄱阳湖全流域无区域性暴雨,8月上旬更是出现连续20天无有效降雨(日降雨量<5毫米)的罕见干旱时段。这种“前期短暂偏多、后期持续偏少”的分布,使得湖泊未能完成有效蓄水,后续补给完全断裂。 大气环流的异常也抑制了7、8月份鄱阳湖流域的降水的到来。 今年的东亚夏季风总体偏强,推动雨带北移,导致北方降水异常偏多,北京、郑州等地的暴雨灾害便是由此导致。 截止今年8月28号 印象中缺水少雨的北京 年降水量已突破800毫米 (北京丽泽某公园 图:图虫)▼


但今年夏季南海夏季风却相对偏弱,使得华南地区降水不足,进而加剧了鄱阳湖等南方地区的干旱。 而今年夏天长期控制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副热带高压所造成的极端高温天气,又加剧了鄱阳湖的水量消耗。 截至8月24日,南昌超过35℃的高温日数已达50天,创下历史同期新高,比往年同期多整整26天。 实在是太热了 (南昌市民泼水避暑 图:壹图网)▼


而鄱阳湖区域7、8月来平均气温达32.5℃,其中7月下旬连续10天出现 35℃以上高温,极端最高气温达39.2℃(星子站数据),为近60年来同期最高。 高温是干旱的“放大器”,它不仅使鄱阳湖湖面单日最大蒸发量达到12毫米,相当于每天“蒸发”掉3个西湖的蓄水量,同时伴随着空气相对湿度下降,又加速了湖滩湿地、浅水区的水分流失。 高温+少雨的双重煎熬 (干涸的鄱阳湖 图:壹图网)▼


沿湖裸露的湖底在烈日下迅速干裂,进一步削弱了湖泊的蓄水能力。


人为的印迹:供需难平中的枯荣之变 在鄱阳湖干旱问题中,人为活动通过改变流域水文循环、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显著放大了自然干旱的影响程度。 鄱阳湖流域及长江干流的水利工程(如三峡水库、赣江万安水库等)调度,直接影响着鄱阳湖的入湖水量。例如2022 年干旱期间,三峡水库蓄水使得鄱阳湖星子站水位较同期提前1个月跌破10米(枯水警戒线),外泄流量日均增加约 2000立方米/秒。 高峡出平湖的同时,也拦蓄了大量的水 (三峡大坝 图:图虫)▼


而为了防洪需求,通常上游水库在雨季常提前泄洪或减少下泄,导致鄱阳湖在4-6月的主汛期未能充分蓄水。 2025 年 6月赣江流域降雨量偏少,导致赣江干流上第一大水库万安水库下泄流量较常年减少30%,进而导致赣江入湖水量减少了约15亿立方米。 而在高温旱情下,作为我国重要粮食主产区的鄱阳湖流域又在此时急需灌溉用水。鄱阳湖流域内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70%以上,双季稻种植比例更达65%,其在夏季的生育期需水量较大。 水稻需水量大,流进鄱阳湖里的水就少了 (抚河流域水田 图:图虫)▼


面对旱情的发展,赣北等一些地区农业灌溉不得不超采地下水、拦截河流。这就导致一部分入湖支流断流。 而鄱阳湖流域不少地区灌溉设施老化,又加剧了水资源浪费。流域内80%以上的灌溉渠道为土渠,渗漏损失率超过 30%,这就进一步消耗了流域水资源。 此外,鄱阳湖流域的诸多河流沿岸城市,如南昌、九江,同样也是用水大户。随着城市化加速,南昌、景德镇等城市供水规模十年增长40%,但其沿岸的赣江和昌江,径流量却未同步增长,巨大的工业和城市用水缺口,进一步加剧了鄱阳湖的旱情。 十年来南昌gdp翻倍,常住人口增加140万 繁荣的背后,也给水资源上了强度 (南昌夜景 图:图虫)▼


近年来,为了推动鄱阳湖水位调控与生态补水的平衡,南昌市先后启动了赣抚尾闾综合整治工程与南昌“两滩七湾” 建设。 赣抚尾闾工程通过四座拦河闸(主支、北支、中支、南支)及抚河塔城枢纽等设施,将赣江下游水位稳定在黄海高程15.5米左右,枯水期抬高水位5-7米。 工程通过主动抬高赣江下游水位,直接缩小了 “鄱阳湖水位与赣江水位” 的差距。原本鄱阳湖水位高于赣江,水往赣江方向流;工程后赣江水位反超或接近鄱阳湖,两者的水位差大幅减少。 ▼


但由于近期高温旱情的加剧,部分原本流入鄱阳湖的水量不得不被拦截,转而用于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客观上又挤占了入湖水量。 而南昌“两滩七湾”建设则本着以“最小干预”为原则,通过生态石笼加固岸线、保留原生沙洲,恢复了约12公里滨水湿地,增加雨水下渗量约8%。 ▼


通过这种“海绵化”改造提升了局部蓄水能力,例如龙沙湾通过栈道串联沙洲形成 “水上迷宫”,在暴雨期可滞留径流约2万立方米,间接减少赣江洪峰对鄱阳湖的冲击。 但是其工程约15%面积,却用于建设阳光沙滩、步道等设施,硬化地面比例较建设前增加5%。削弱了其“削峰补枯”功能。 例如摩天湾区域因游客活动频繁,周边滩涂植被覆盖率下降12%,局部地表径流速度加快。 滩涂生态脆弱 人工轻微扰动就能造成显著破坏 (鄱阳湖流域滩涂 图:图虫)▼


赣抚尾闾与“两湾七滩”工程的实施,本质上是对鄱阳湖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重大干预。其通过工程手段缓解了城市供水、航运等需求,但也打破了自然水文循环的平衡。 鄱阳湖的波光里,映照着我们的过去,也藏着未来的希望。 当我们用敬畏之心守护它的每一滴水,用科学之手调节它的每一次涨落,终会看见:候鸟归来时的群舞依旧轻盈,江豚跃出水面的身影依旧欢快,两岸的稻浪依旧金黄。 让这座大湖,重现生机 (鄱阳湖航拍 图:图虫)▼


——那才是鄱阳湖最美的模样,也是人与自然最动人的和解。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