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抢攻稀土主导权,打造不依赖中国的供应链
<div style='font-size:1em;'><p>
西岸城镇伊内瓦巴(Eneabba)孤寂荒芜,但别被这个西澳州矿区内看似不起眼的泥土给骗了,这个矿坑有著价值连城、在制造电动车和国防设备上至关重要的。</p><p><br><br>data/attachment/forum/202508/15/img_cdn_138_51031755257403.jpg<br></p><p>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BBC News)报导,澳洲对这项发现寄予厚望,提供10多亿澳元贷款给一家矿业公司开采这些金属,盼能一举打破中国长期垄断的。 </p><p>
● 值得豪赌吗? </p><p>
稀土是中国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贸易协商中的重要筹码,北京当局一限缩出口,全球制造商无不进入紧急状态。他们惊觉,中国有让他们工厂停摆的能耐。 </p><p>
福特汽车(Ford)曾因稀土短缺,让芝加哥厂暂停生产一周。北京后来虽同意恢复稀土矿物及磁铁出口至美国,但美中只要一天未达成贸易协议,供应链中断的隐忧就会一直存在。 </p><p>
西澳州(Western Australia)科廷大学(CurtinUniversity)提炼冶金学系主任艾克斯汀(JacquesEksteen)说:「西方国家失算了,事实就是这样。中国著眼于长远发展。它看到(稀土的)价值,也有投资的意愿。」 </p><p>
● 稀土为何重要? </p><p>
稀土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这些元素重量轻、强度高且耐高温,让它们成为微型电动马达等应用的理想素材。不过,「稀土」一词其实有点误导。 </p><p>
艾克斯汀说:「稀土其实并不稀有,也不罕见。黄金才罕见,但它不是关键材料。」 </p><p>
他补充说,症结不在于「量」,而是「在供应链的某个环节,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国家掌控著瓶颈」。 </p><p>
1990年代,欧洲,尤其是法国,曾拥有相当规模的稀土产业。如今,全球逾半的稀土开采与近9成的精炼作业集中在中国。 </p><p>
伊卢卡资源(Iluka Resources)稀土部门主管麦格拉斯(Dan McGrath)说:「中国自此之后便刻意且公开地寻求掌控市场,目的就是要支援其下游制造业与国防产业。」 </p><p>
而伊卢卡和麦格拉斯期盼的,就是打破中方的掌控权,即便这并非公司的本意。 </p><p>
伊卢卡过去数十年来开采的是陶瓷的主要原料锆石(zircon),以及用于制造油漆的二氧化钛(titaniumdioxide)。而这些矿砂的副产品中,恰好包含了镝(dysprosium)与铽(terbium)这两种极为抢手的稀土元素。 </p><p>
多年下来,伊卢卡已累积了一批价值超过6.5亿美元(近新台币200亿元)的储存量。 </p><p>
但这只是相对容易的部分,真正棘手的是后续的处理与提炼。科廷大学教授艾克斯汀说:「这些元素的化学性质非常相近,分离时需要经过好几个阶段。」 </p><p>
他还补充:「此外还得处理残渣与废弃物,由于这往往具有放射性,处理起来不仅困难重重,成本也十分高昂。」 </p><p>
这也是为什么澳洲政府决定贷款16.5亿澳元给伊卢卡兴建精炼厂来因应日增的稀土需求。伊卢卡预估,到了本世纪末,稀土需求将增加50%至170%。 </p><p>
尽管精炼厂还要2年的时间兴建、上线,伊卢卡主管麦格拉斯说,「这座精炼厂以及伊卢卡对稀土产业的投入,就是中国之外的另一个选项。」 </p><p>
● 战略上有其必要性 </p><p>
坎培拉当局认为政府干预有其必要,一来提供替代供应选项,二来协助各国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p><p>
澳洲资源部长金恩(Madeleine King)说:「我们要不袖手旁观,无所作为…要不主动扛起责任,发展本地稀土产业,与中国市场竞争。」 </p><p>
欧洲联盟过去指控中国,把自身「近似垄断」稀土的地位当作谈判筹码、当作武器,削弱关键产业的竞争对手。欧盟表示,即使中国松绑稀土供应限制,供应链冲击的威胁依旧存在。 </p><p>
而就算打造全新的稀土产业尚需一段时日,在这场稀土竞争中,澳洲似乎仍具备不少优势:货源更稳、更干净,且最为关键的是它不依赖中国。 </p> </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