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29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据倒转 孔雀飞入东北 东北这两省如何转运的?(图)

[复制链接]

29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292609
帖子
292610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4-28 23:3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前些年,一提到东北,忧心者常念叨的就是“咳,人口流失严重啊……”而今,这个不假思索的判断可能要修正一下了。2023年,吉林、辽宁均实现人口净流入,扭转了连续10余年的净流出局面。 数据倒转,孔雀飞入东北 根据人口抽样调查反馈数据,吉林人口实现由2022年净流出18.07万人到2023年净流入4.34万人的转变,2011年以来首现净流入;2023年,辽宁实现人口净流入8.6万人,扭转连续11年人口净流出的局面。可以说,吉辽两省人才流入的正向态势正在形成。 孔雀是怎样飞来的? ——政策红利释放,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青年群体不断集聚。吉林大学汽车底盘集成与仿生全国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孙天骏博士毕业后考虑过南下发展,但最后选择留在长春。“政策环境和产业基础都有优势,吉林省汽车产业发展空间非常大。”孙天骏说。 近年来,为吸引年轻人才,吉辽两省不断亮出实招。吉林开展未就业毕业生“1311×N”服务,辽宁省于2022年10月启动“百万学子留辽来辽”行动……2023年,吉林省实现毕业生留吉13.3万人,留吉率超过60%;辽宁省引进高校毕业生40.1万名,同比增长20.8%。


在辽宁冷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会议室交流 杨青 摄 ——平台优势渐显,本地流出人才有回归态势。郑伟奇曾是广州一家企业的技术负责人,2022年初,他了解到吉林省的“吉人回乡”政策,东北工业集团也向他递来“橄榄枝”。而今,他已是东北工业集团电动智能汽车零部件研发负责人。 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数据显示,2020至2023年“吉人回乡”人数呈跨越式增长,累计达58.2万人。 ——振兴势头正旺,出现人力资源“向北飞”苗头。37岁的江苏人顾文昊,去年离开上海到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工作。“我留学时学的就是智能控制,新松作为机器人行业顶尖企业对我格外有吸引力。”顾文昊说,大家都感受到了白山辽海之间对人才的渴望。 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在吉林大学、中国一汽、东北大学、航空沈飞等东北知名高校和龙头企业,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不断集聚。2023年,辽宁省全职引进海内外博士和高级职称人才4387人,同比增长77%。近3年来,吉林省高级职称人才从净流出转向净流入。 短板犹在,莫要盲目乐观 “吉林、辽宁实现人口净流入绝非偶然,也不会是昙花一现。”一位受访专家说,判断人力资源的流动方向,首先要衡量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势头。2023年,辽宁年度经济增速10年来首次跑赢全国,吉林GDP增速达6.3%,也创下近年最好名次。经济展现活力、产业形势向好,这样的地方自然会吸引人口流入。 不过,起势令人鼓舞,并不是过度乐观的本钱。专家也提醒,东北人才结构、人才容量和人才环境仍存在必须正视的短板。 ——中年骨干流失严重,人才年龄结构仍需优化。部分受访人士反映,经过前几年的人才流失,一些东北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人才梯队出现结构化失衡。一位年轻海归人才感慨,目前东北不少科研单位四五十岁的骨干人才出现断档,科研团队中不是60岁上下的“老先生”就是新近引进的年轻人才,“顶梁柱”缺位,恐不利于团队创新能量的持续释放。 ——经济总量偏小,容纳就业的产业基础有很大的升级空间。专家指出,一方面适合年轻高端人才就业的岗位相对有限;另一方面,要真正吸引高端人才,待遇方面还嫌不足。放眼整个东北产业,平均利润率低是最大难题。从以提供原粮为主的农业到提供原料为主的众多基础性工业,利润率不高就意味着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 此外,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要素供给仍缺乏活力。不少外来人才对吉辽两省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第三方审核鉴定机构等数量少、水平低啧有烦言;作为科研创新的“航母”,东北全国重点实验室整体效能也还有提升空间。 ——服务意识滞后,人才软环境仍需提升。多位专家指出,相对滞后的服务业仍会让人才感受到东北与先进地区的落差。一位曾在深圳工作的引进人才说,从商超内半成品食材配备到公共场所禁烟水平,虽则都是“小事”,但会影响年轻人对生活环境的判断,东北要想吸引新生代人才,不能不在细节上下足软功夫。 久久为功,期待持续优化 从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新部署,到风靡全国的“冰雪热”,过去一段时间街谈巷议中的东北开始更多与“活力”“希望”联系起来。活力如何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动力?要看从“人口净流入”到“人才大荟萃”这一步,吉林、辽宁,乃至整个东北,走得怎么样。 受访人士期盼,下一步,吉辽两省等东北地区能够打造更加开放的环境、更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持续优化现有人才政策,不断为东北全面振兴集聚人才要素。 一盼更加开放的环境。东北地区应以更开放的思路擘画国际交流,不仅是让人才走出去参加会议,也要邀请更多人才来东北实地看一看,感受创新创业氛围。东北地区吸引人才面临的许多历史遗留问题,解决之道也在于以开放性的思路,寻求与国际接轨的真正变革。 二盼继续缩小薪酬待遇差距。受访人士普遍关心的是,未来东北地区的人才激励机制与薪酬水平如何进一步优化,为人才提供更为实在的保障。在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方面,东北也需更多创造性举措。 三盼现有人才政策能够持续。近年来东北部分中心城市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出台了一系列人才配套政策,效果明显。这些政策如何不“朝令夕改”,给外界稳定预期,是接下来吉辽两省乃至整个东北人才政策部署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