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澳洲华人因私下换汇涉及赃款,导致国内银行卡被冻结。不仅损失惨重,更险被中国警方刑拘。
记者卧底联系上骗汇者,后者坦言,“对我有没有影响。”
“他看起来很嫩”
Jack想将一些澳币兑换成人民币。
3月14日,经朋友介绍,他添加换汇人夏某(微信名称:橘*,微信号:Sept_09**9,电话:0406****85)。双方一拍即合,谈妥隔日面交3万澳元,汇率为4.75。
Jack告诉记者,次日下午1点多,夏某来到他车内进行交易。对方大约20多岁,身高1米75左右,身材较胖,南方口音,带黑边眼镜。“他看起来很嫩,”他说。
然而,交易并不顺利,夏某在向其中国银行卡转款人民币时总是出差错。他回忆道:“不是说转错了,就是说转多了,特别慢,大概在我车里呆了1个小时才转好。”
(图片来源:供图)
最终,Jack确认收到了夏某转来的14万人民币,这才放心将手中3万澳元现金交到对方手中。
本以为这是一次普通的换汇,不料3、4个小时后,中国警方却找上门来,称他参与了诈骗,并要求添加其微信,追踪他的位置。
“警察说要冻结我的卡,还要冻我其他的卡。”这让Jack大吃一惊。
当他尝试再度联络夏某时,对方已如“泥牛入海”般消失无踪。
“要我全额退赔,否则就刑拘”
因多张中国银行卡被冻结,本月初,Jack不得不暂时放下在澳洲的工作,前往中国协助警方办案。
不过,即便提供了一系列换汇交易的证据,警方仍无法为其卡片解冻。
“警察说,客观来说我确实是诈骗链的一环,受害者的钱的确是进了我的账户,当时真的有嘴都说不清。”
更为严重的是,他差点因此被刑拘。“他们说私人换汇不属于合法范围内,要求我全额退赔,要不就把我拘留。”
(图片来源:供图)
最终,在律师的介入下,Jack同意将这14万元人民币返还给诈骗受害者,以换取中国银行卡解锁。
“警察说,这个案件要上报到公安部,最快也要一个多月后才能批下来。”
就这样,此次私下换汇让Jack损失惨重,不仅这3万澳元打了水漂,14万元人民币需要“上交”,他此行前往中国花费总计约7万人民币左右。
“回国5天,跑了5个地方,真的心累。”
他告诉记者,此前也注意到很多华人被骗汇的案例,之所以此次仍然选择私下换汇,是因为中间人是自己十分信任的人,这才掉以轻心。
“家里面做生意的钱,对我没影响”
针对今次骗局,记者以潜在换汇者身份,成功添加了夏某的微信账号。不过,对方称不换澳币而是日元。
“我前几天来日本了。”他否认曾跟Jack私下换汇,“我来这边都还没有换过。”
对其转账款涉诈一事,他并未否认。“家里面做生意的钱。”他说,“对我又没有影响。”
本网一直在高密度报道换汇涉骗和涉赃新闻,不少澳洲华人因私下换汇“踩坑”,导致在中国的银行账号被冻结。
就在2024年9月,家住新州卧龙岗的华人女子Emily掉进了疑似骗汇的漩涡,他当面换汇5000澳元,用来接收人民币的中国账户却被警方冻结。
记者暗访了解到,对方换汇人自称在悉尼Auburn开店,“那都是我自己赚的”。
受骗者指认的换汇人(图片来源:供图)
同年6月,悉尼的沈女士换汇2万澳元,收到10万人民币的银行卡被警方冻结,因其涉嫌“A级诈骗”。一连蹲守数日,她仍未堵到换汇人“真身”。;
5月初,新州纽卡斯尔华人Adam找A换汇,家人卡内收到的72万元人民币全部被冻结。他甚至有些担心,自己回国可能“一下飞机就被警察带走”;
4月14日,悉尼华人Sally和Ella分别向“大某”换汇5万澳元和9万澳元,国内家人账户分别被警方冻结,且被警方通知卷入诈骗案中;
受骗者指认的换汇人(图片来源:供图)
2024年,澳大利亚国家反诈中心(National Anti-Scam Centre)数据显示,接到的网络诈骗举报大约20万起,经济损失估计约为2.82亿澳元。
本文中的Jack追悔莫及,“真的应该通过正规途径换汇的,损失太大了。”
提醒在澳华人,警惕私下换汇,以免蒙受经济损失,更可能无端卷入刑事案件的头疼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