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难了
墨尔本华裔女企业家Beatrice Toh本应在2025年迎来事业高光时刻——
她的儿童文创品牌HeyDoodle成功打入美国市场,还在纽约玩具展上盛大亮相。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美国突如其来的关税政策,瞬间让她的心情跌入谷底。
图为Beatrice Toh
HeyDoodle以环保可重复使用的硅胶绘画垫为主打产品,创意源于Beatrice身为新手妈妈时的环保初心。
品牌产品虽然在澳洲设计,但制造环节完全依赖中国工厂,成品直接从中国发货给美国大型零售商。
按理说,作为澳洲品牌,应该享受特朗普政府新政下对澳洲“仅10%”的优惠关税。
但现实却是:产品因为是“中国制造”,依然要被征收超过100%的高额关税。
Beatrice表示:“这完全是个意外,我们本来还以为能避开高额关税。”
但在多位贸易法律专家看来,只要原产地是中国,无论产品归属哪个国家品牌,都难逃高额关税。
这一规则也被称为“原产地原则”,意味着哪怕货物绕道回澳洲再出口也无济于事。
对HeyDoodle而言,这意味着原本售价30澳元的绘画套装可能涨至50澳元以上。
Beatrice认为,美国消费者不会愿意为此买单。
“这不是生活必需品,只是一个让孩子玩乐的工具。”
“接下来肯定会很难。我们会承担一部分关税,我们的批发商也会承担一些,最终还是得由消费者买单。”
6park.com
不仅是Beatrice,悉尼泳装企业Sea Level的老板Steve Philpott也正经历相同的困境。
他旗下多个品牌均在中国生产并销往美国市场,也因此遭遇关税噩梦。
“这几周简直像过山车,”Steve苦笑道。
据他估算,美国市场如今已占Sea Level近四分之一的销售额。
关税提升后,品牌根本无法全额转嫁成本。
“市场根本吃不消。”
图为Sea Level的老板Steve Philpott
类似情况还波及到澳洲高端女装品牌Zimmermann、大众品牌Cotton On,以及国民内衣品牌Bonds。
这些品牌的产品也都是在中国生产的。
虽然目前特朗普对澳洲维持10%的暂定税率,但只要制造地是中国,都会被征收高额的关税。
更糟的是,5月初,美国将取消中国直邮至美的“低值免税”政策(de minimis exemption)。
这对那些从中国工厂直邮美国消费者的澳洲品牌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眼下,不少企业考虑将生产线从中国转向柬埔寨、非洲等地,或者进一步向本土回归。
但如Beatrice坦言,澳洲本地并没有她产品所需的特种印刷技术。
“一开始我就想在澳洲制造,但被告知我们这儿没那种油墨。”
Steve也表示,考虑将工厂搬至柬埔寨或更远的非洲,但是,“那里的供应链和中国根本不能比。”
“中国在我们这个行业几乎是世界最强的。我们和那边的工厂已经合作了13、14年。”
“所以我们并不想搬到其他国家,在美国设厂对我们也不现实。”
眼下,Beatrice与身边不少中小企业主一样,正面临两难困局:
“库存快要见底了,要不要继续发货到美国,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
她希望政府能够给予更多实质性的支持,“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