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101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林毅夫:2049年中国经济体量有望是美国2倍(图)

[复制链接]

33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39899
帖子
339900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3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4月28日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名誉院长林毅夫教授在展望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前景时表示,到2049年,中国的人均GDP有望达到美国的一半,经济体量则有望达到美国的两倍。


林毅夫表示,未来美国将无法在科技上“卡中国的脖子”,并且美国的高科技企业也需要中国的市场,美国从双边贸易中得到的好处将比中国更大。届时中美关系就会进入一个新的局面,世界也会进入一个新的稳定的格局。 林毅夫剖析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具体算法:按照德国、日本、韩国的历史经验,并以2019年中国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来衡量,从2019年到2035年,中国应该还有16年8%以上的增长潜力,有可能实现5%—6%的增长;从2036年到2049年,中国应该还有6%的增长潜力,有可能实现3%—4%的增长。尽管中国当前面临人口老龄化、中美贸易摩擦等多重挑战,但凭借人才优势、国内大市场优势和产业链配套齐全的优势,中国仍有非常大的可能实现5%的增长。 当晚林毅夫携其经典著作《解读中国经济》参加承泽论坛第39期暨北大博雅讲坛第656期活动,并做“中国经济的内在逻辑与新挑战”的主题演讲。 演讲中,他针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乐观派”这一标签,表示“我是客观派”。 林毅夫提到,中国从改革开放后到1995年,保持了连续16年、平均9.7%的高速增长。但即便如此,1995年时,中国的人均GDP也只有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53%。此后到2024年,中国又实现了平均8.3%的高速增长。而无论是从1978年算起,还是从1995年算起,中国都是同时期增长最快的国家,也是同时期唯一没有出现系统性经济金融危机的国家。这是人类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 “2024年中国的人均GDP按现价美元计算是13445美元,已接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人均国民收入14005美元)。不仅如此,中国的高速增长还拉动了东亚经济体甚至是整个世界的经济复苏。”他用一组详细数据客观阐释了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信心。 谈及“中国崩溃论”为什么会反复出现?林毅夫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出于赶上发达国家的良好愿望,普遍选择了资本相对密集的进口替代战略。 “这些产业不符合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优势,需要政府干预和保护补贴才能生存,结果是资源错配和寻租腐败问题。因此,二战后,只有13个发展中经济体实现了7%以上的经济增长,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低收入陷阱和中等收入陷阱。” 分析当时的主流观点,林毅夫进一步分析指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之所以发展不好,根源在于政府干预带来的扭曲和政府失灵。 因此,主流经济学理论开出了市场化、私有化、自由化的“药方”,认为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同时,必须把制度安排同时建立起来,也即“华盛顿共识”。 除此之外,当时的另一个共识是,中国所实行的“既有计划,又有市场”的渐进双轨制改革,是比计划经济更为糟糕的制度。也正是由于这一“共识”,每当中国经济增速出现下降时,国际上就会出现“中国崩溃论”的声音,认为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持续。 现场林毅夫也反驳了这一观念:事实是20世纪80年代后按照主流理论进行市场化转型的国家,绝大多数都出现了经济停滞、崩溃、危机不断和严重的腐败,80-90年代的增速甚至比60-70年代还要低。而中国却凭借“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渐进双轨制改革,保持了稳定快速发展,从而为真正过渡到市场经济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