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从胡志明、巴厘岛等亚洲知名度假胜地回到澳洲的年轻人,正在网上掀起一场“时差式文化冲击”。
澳洲新闻集团报道,习惯了亚洲旅游城市24小时便利店与深夜食堂的年轻人,猛然发现下午5点半后澳洲街道空空如也,连周末看医生都成奢望。
今年29岁的Fiona Wang来自悉尼,结束一年亚洲旅居后,她在视频吐槽,“在亚洲,银行下午5点后仍可办理业务,商场营业至晚10点,而这里5点半后只能在空荡的人行道上徘徊。”
她称,澳洲朝九晚五的工作节奏与早早歇业的商铺形成悖论,甚至连邮政服务都只能在午餐时间办理。
与Wang有相似体验的返澳者不在少数。在Reddit论坛上,网友尖锐质疑:“澳人不爱赚钱吗?为何9点后难寻餐食,邮局营业时间更是谜。”
(图片来源:News)
谷歌搜索数据显示,“澳洲商铺为何早关门”成为近期高频搜索词条,夜猫子群体迫切寻求答案。
Finder保险专家Tim Bennett指出,这一现象折射出城市发展的深层矛盾。“想要打造吸引游客的活力夜经济,又要兼顾居民对安全与静谧的需求,需要政府在财政支持、噪音管控与城市规划间寻求平衡。”
(图片来源:News)
他强调,悉尼、墨尔本完全有潜力成为兼具安全与活力的国际都市,但需打破“下午2点咖啡馆国度”的刻板印象。
数据显示,澳洲主要城市核心商业区晚间客流较亚洲城市低40%,部分原因可追溯至劳动力成本与营业法规限制。
(图片来源:News)
但Bennett认为,更深层的阻碍在于社会文化认知,内城居民需接受夜生活是都市生活的一部分,而商家也需政策支持来覆盖延长营业时间的成本。
目前,布里斯班、墨尔本已试点延长部分区域营业时间,但成效尚未普及。正如Wang所言,“或许澳洲的夜生活潜力仍在沉睡,但至少胡志明市永远不缺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