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护照上的姓名和出生地,竟成了通往澳洲的隐形障碍。网上有信息爆料称,签证申请人的籍贯,姓氏有可能成为被拒签的理由。
更令人惊讶的是,王、黄、李、陈这几个中国常见姓氏的申请人,拒签了要比别的姓氏高很多。
此前,一份被称为“澳洲加拿大美国拒签省份高爆地图”的内部文件在移民律师圈流传,揭示了签证审核中鲜为人知的“高危名单”。
在这份名单中,中国六个省份和一个直辖市被特别标注,来自这些地区的申请人即使材料完美,也可能面临更高几率的拒签命运。
据澳洲移民部门流出的特别训练手册显示,签证官在处理中国申请人时会重点关注特定姓氏。统计数据显示,王、黄、李、陈四大姓氏的拒签率比平均水平高出40%。
业内专家对此现象有两种解读:一方面,这些姓氏在中国人口中占比极高,申请基数大自然导致拒签数量增加;
另一方面,某些特定姓氏群体在历史上有较高的滞留倾向,触发了移民系统的“风险标记”。
比起姓氏歧视,地域差异的影响或许更为明显。
一份由加拿大移民律师Steven Meurrens曝光的内部文件显示,辽宁、广东、河北、河南、福建、湖南和天津这“六省一市”已被列为签证高危地区。
河北籍申请人的遭遇尤为严峻,平均每三人中就有一人被拒签。从学生签证到旅游签证,甚至简单的过境签证都难逃严审命运。
福建的情况更令人咋舌。多家旅行社直言不讳:“我们不接福建客户的澳洲签证申请。”有申请人回忆,签证官一确认他的福建籍贯,申请当即被拒。
在签证官的地图上,有些城市被重点标注。河北藁城几乎在所有发达国家的“黑名单”上高居首位,成为签证申请人的噩梦之地。
当地流传着一句无奈的玩笑:“整个城市的人都跑出国了,连签证中介都把自己‘黑’出去了。”这种现象源于当地形成已久的移民链——先行者通过非法滞留打开通道,后续亲友则循迹而至。
这种情况导致藁城申请人的“行为分数”断崖式下滑。类似的高危城市还包括福建福清、长乐等,这些地区的申请人常被签证系统“特殊关照”。
除夕之外,签证审核的严苛程度已延伸到令人匪夷所思的细节。在配偶签证审理中,移民官会拿着放大镜审视:结婚照中有没有父母在场?新人有没有接吻?度没度蜜月?甚至是否穿过情侣装拍照?
2019年流出的配偶签证审核手册更要求特别关注:教育水平低、收入不高的申请人;结婚照中只有一群朋友(6-10人)而没有家人的;没有钻戒的夫妇。这些细节都可能导致拒签。
数据显示,这类严苛审查曾一度将中国配偶移民的拒签率推高至39%,远高于其他国家申请人。
面对地域和姓氏的隐形障碍,申请人并非无计可施。移民专家建议,来自高危地区的申请人需要提供“超标准”的材料来证明回国约束力。
关键策略包括:提供详实的财产证明(房产、车产、银行存款);完整的在职证明与准假文件;精心设计的合理旅行计划;以及在中国有紧密家庭纽带的证明。
对于配偶签证申请人,则需要“完美包装”婚姻真实性证明:包含双方父母在场的结婚照;蜜月旅行记录;日常生活合照;甚至共同财产证明
签证顾问王女士指出:“材料厚度往往与获签率成正比。来自高危地区的申请人,我建议提交至少两倍于常规要求的证明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