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10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280万月租到无人问津 香港商铺神话跌落神坛(图)

[复制链接]

34万

主题

19

金豆

2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256690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49402
帖子
349403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7-8 11:00: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香港旺电,现在还有人在逛吗? 曾经每月靠收租进账280万港币、电子发烧友必打卡的“旺角电脑中心”,现在,店门周边最常见的四个字却是:旺铺招租。 “旺电”香港昔日最赚钱的商场,没有之一。 “一栋楼等于一座银行”,如今却贴满白底红字,静悄悄等人来租。


▲图源:香港01 这个象征香港“商铺黄金时代”的标志项目,到底是怎么败掉的? 01月收280万“旺电” 曾是铺王最赚钱的神作 1991年,旺角中心道的“豪门酒楼”轰然易主,被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地产商人——邓成波,以6000万港币买下。


▲图源:网络 90年代初的香港,电脑市场正从“贵族玩物”转向大众消费,家家户户开始配置PC。 那是PC刚起飞的年代,互联网还没普及。 彼时的旺角,正是年轻人最多、电子消费最密集的地段。而“旺电”的选址正是香港最具人流的区域之一。


▲图源:网络 香港人爱科技、拼性能、讲配置,自己DIY组装一台机器是潮流,是一件比买车还值得炫耀的事。 就这样,电脑零售成了黄金生意,邓成波精准踏上“科技+地产”的双风口。


▲图源:信报 砸下1200万把酒楼变成三层高的电子主题商场。重新命名:旺角电脑中心——简称“旺电”。当时谁都不看好,一个只卖电脑的商场,当真能吸引人流? 结果旺电一开业,就火爆香港。里面的柜台密得像迷宫,空气混着风扇、电焊、塑胶味道,有点吵、有点闷,却充满了“科技发烧”的热血气息。


▲图源:网络 高峰时期,邓成波每月坐着收租280万港币,租金涨得比 CPU 频率还快,门口排队的全是装机控和发烧友。 来这里,不买台电脑,不砍一轮价,都不好意思走。 更重要的是,它彻底改变了香港人的消费方式:让大众第一次意识到——电脑,不一定要去百货公司买,专业的地方,便宜又专业。 旺电,成了香港的“电子心脏”。 02从电灯仔到铺王 邓成波草根逆袭 说到“旺电”,就绕不开一个名字:邓成波。 在香港地产圈,他既不是豪门后代,也非专业出身,甚至连学历都没有拿得出手。他16岁从佛山偷渡到香港,第一份工作是“电灯仔”——扛电线、爬脚手架、做霓虹灯的小工。 那时候没人觉得他能翻身。可偏偏,这个电灯仔一步步干到了老板,开了自己的霓虹招牌厂,一年做几百面楼宇广告,成了行业中有名的“灯王”。


▲图源:网络 但他真正的爆发点,是90年代初。那时候香港城市政策收紧,禁止老旧大厦挂霓虹招牌——霓虹灯行业一夜腰斩,同行哀嚎,铺面关张,他却反手杀进地产。 别人见风转舵,他见死翻盘。 他干的第一件事,就是买下当时已显老态的“豪门酒楼”,6000万一把砸下。 这在当时不少人眼里,是疯了。可他没装修搞餐饮,而是立刻腾空重装,直接改造成电子主题商场。这一决策堪称“神来之笔”。 要知道,那年是1991年,DOS操作系统还在用,Windows刚起步,PC刚进入家庭。电脑成了“身份+能力”的双重符号。 而彼时整个九龙,就缺一个像样的“电脑街”。邓成波看准了这口缺口,一口气引进几十家电脑、配件、DIY商户入驻。凭着地段、选品、氛围、门店密度,旺电迅速吸粉。


▲图源:网络 早在1997年回归前夕,他就已经在全港拥有超过100个铺位和多栋商厦,市值高达73亿港元,因而被香港人尊称为“铺王”,旺电只是他的“招牌作品”。 邓成波是那种敢砸钱装修、愿意重组业态、懂得打造“主题场景”的生意人,靠“内容+场景+人流动线”的起家壮大。 旺电的成功,甚至带动了“科技商场”在全港蔓延。那几年,“电子城”、“电脑商场”、“数码广场”在各区遍地开花,沙田、荃湾、九龙湾,都想复制旺电的模式。


▲图源:网络 但复制了外壳,却怎么也复制不了灵魂。 只有旺电,始终是那个最热、最挤、最能赚钱的地头蛇。 然而,邓成波没想到,他亲手打造的这个赚钱神话,会在34年后,变成一个冷冷清清的空壳。 03旺电从“神坛”跌到“鬼城” 旺电的衰落,并非一夜之间,而是日积月累的系统性“失血”。 时间拨回到2015年前后,一个“时代杀手”来了——电商。 淘宝、京东、天猫快速普及,拼多多、唯品会、苏宁易购等电商平台如雨后春笋冒出。


▲图源:网络 “网购”三个字,对电脑发烧友来说,开始意味着另一个世界:同样的CPU、显卡、主板,在网上比实体店便宜20%、送货上门、无理由退换。 这一年起,旺电开始逐渐“失温”。 大厦中的三楼空了半层,几家老店搬走,地铺挂起“招租”告示。


▲图源:网络 消费者不愿再砍价、对比,商户也难以承受高租金、低利润的局面,纷纷退场。 有业内人士曾算过一笔账:早年一个50平方呎的小铺月租2万港币,卖一张显卡利润500元,得卖40张才能打平。 更糟糕的是,“看实物+线上下单”成为新常态,旺电反而变成电商的“体验馆”和导流工具。 至2023年,超过三分之一商铺空置,有楼层整天难见顾客。入口铺位贴上“欢迎来电”的红纸,昔日辉煌不再。 邓成波曾押对“科技零售”的风口,却没能挺过互联网带来的降维打击。整个商场从昔日的“科技朝圣地”,迅速转变为“空置率红区”。


▲图源:网络 他的“物业收租+主题商场”模式,在线下消费为主的年代无懈可击,但终究败在互联网时代的剧变。 但这不是个例,而是集体滑坡的前奏。 04不止旺电,中关村、华海、百脑汇 电脑城为何全军覆没? 旺电不是孤例,它只是最先倒下的那颗多米诺骨牌。 如果你以为“电脑城”这种模式只在香港衰退,那就太低估时代的洗牌速度了。 北京中关村,曾是全国IT零售高地,鼎好、海龙、E世界热闹非凡。 而今,关的关、转型的转,原本人声鼎沸的楼宇变成办公楼、空柜和物流点。 广州百脑汇、深圳赛格、成都太平洋、南京华海、武汉广埠屯…… 这些城市级“电子圣地”也难逃同样命运。


▲图源:网络 先看北京中关村。上世纪末,它是全国IT产品最密集的零售区,曾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巅峰时期,中关村一带聚集了超过5000家IT零售商户,年销售额超300亿元。可到了2020年,鼎好关了,E世界改办公楼,海龙也只剩下几家维修店苟延残喘。 原本人声鼎沸的电梯口,如今多的是保安、快递和空柜。 广州的百脑汇、深圳的赛格电子城,同样高开低走。百脑汇在2014年还有6层商场日进斗金,到2019年却因持续亏损关停。 赛格电子市场一度是电子配件的“华强北标杆”,现在也靠转租给手机维修和培训机构续命。


▲图源:网络 成都太平洋电脑城,西南科技发烧友的“圣地”,现在也在拆除与重建中,计划改造成商业综合体。 而他们的“死亡公式”惊人一致: 1:消费结构变了:从“配件为王”到“整机即走”,从追求性价比到追求懒人体验; 2:采购方式变了:从线下货比三家到“手机下单,次日达”; 3:购物心智变了:年轻人不再信柜台推荐,更信小红书+B站测评; 4:租金结构没变:商场还在涨租,生意却一年比一年难做。 电脑城们没能及时转型,“开铺卖货、靠人流吃饭”的老逻辑,已然跟不上消费互联网的颠覆节奏。 他们最终的命运是——要么改成写字楼,要么转做电竞网咖、补习班、牙科诊所。


▲图源:香港01 昔日被视作“科技商业象征”的地标,正在一间间、一层层,被彻底“去科技化”。 电脑城们不是败在竞争,而是败在时代。 旺电的命运,就是这个灰区里最早沉没的一艘船。就像那句老话:“时代抛弃你时,连一声招呼都不会打。” 05写在最后 从霓虹灯下的打拼者到“收租帝国”的缔造者,邓成波与“旺电”的崛起与衰落,是一代商业模式的缩影。 它不仅是香港商铺神话的终结,也是科技零售线下时代的落幕。 今天的商业转型,更需紧扣年轻人需求,结合内容体验、场景营造、社交互动等维度重构价值。 否则,这些商场,只能成为城市记忆中一张泛黄的老照片。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