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留学生在网上分享了自己对悉尼的感受,称这座城市“美丽但孤独”,引发了数千人的共鸣。
这名从印度来到澳洲读大学的年轻男子,在Reddit上坦率地讲述了自己的经历,表示虽然这座港口城市“美得令人惊叹”,但他却觉得这里“缺乏社交氛围”,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很难与人建立联系。他的感受引发了不少当地人和外国人的共鸣,他们都认为悉尼的社交圈出了名的难以融入。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该男子在帖子中写道:“每个人总是盯着手机,大家似乎永远都在忙碌中。交朋友对我而言,现在看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
不少人对他的感受表示认同。有网友指出,这不仅仅是悉尼的问题,而是澳洲更广泛的文化特征——人们表面友好,但这种友善并不一定意味着真正的友谊。
一位网友留言道:“大家都很容易攀谈,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愿意放慢脚步,真正去和你成为朋友。”
有人建议他可以尝试加入一些固定活动的社团或兴趣小组,或者多去CBD以外的地区,那里的社交圈子可能更加开放。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也有网友将悉尼与海外城市作比较,指出两者在开放性上的差异十分明显。
一位男网友回忆起自己在欧洲旅行时加入了一个跑步俱乐部,立刻就交到了不少朋友,其中一些人至今仍保持联系,“那次经历让我信心大增。”他说。
还有人认为,这背后反映的是一种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一位网友评论称:“一种不成文的澳洲文化就是,对很多人都很友善,但真正当朋友的,往往是那些‘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如果你独自外出,就好像你不值得被搭理一样。”
不少人也提到了悉尼根深蒂固的社交网络,称外来者很难融入。
一位评论者直言不讳地表示:“除非你从小在这里长大,在富人区结交了童年好友,否则他们根本不会想和你交朋友。在他们眼里,你就是无关紧要、毫无存在感。”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类似的经历也出现在其他澳洲城市,有网友表示,像阿德莱德这样的小型首府城市同样感觉到封闭。
一位女性分享道:“一切都像是从小就定好了。这里的本地人几乎都从小就认识彼此,交新朋友几乎不可能。如果你一个人走在街上,他们还会用奇怪的眼神看你。”
也有人认为,悉尼这种“永远在忙”的文化,加上“高大罂粟花综合征”(tall poppy syndrome)的心态,让人们对结识陌生人变得更加抗拒。
“高大罂粟花综合征”是澳洲和新西兰常用的术语,用来形容一种社会倾向——对那些被认为更成功、更有才华或更有野心的人加以贬低、嫉妒甚至打压。
这个说法源自“把一片田野中最高的罂粟花剪掉”的比喻,目的是让大家看起来都一样高。虽然这种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社会平衡器”的作用,但很多人认为它也扼杀了成就感,让人不愿意展示自我、也不乐于庆祝他人的成功。
不过,也有少数人指出,悉尼的饮酒文化依然是少数几个仍保留一定自发社交氛围的途径之一。
尽管也有网友坚称在悉尼依然可以建立起丰富的社交生活,但他们也坦言,这需要额外的努力,而且最容易接纳新朋友的圈子,往往也是由其他“同样身在异乡”的人组成的。
一位在悉尼生活了七年的网友这样总结道:“即便身边有朋友,这座城市依然很孤独。这里浮于表面,不够友善。相比之下,墨尔本和珀斯要热情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