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华人向澳洲国会发起请愿,呼吁改革“反歧视立法”,目前正在收集支持者签名联署。
发起人指出,在华人频频遇袭之后,“我们应该做点什么”,以保障社群安全。
有人对此感到悲观,不相信请愿能最终推动修法。与此同时,更多华人表示支持。
“至少这是一个开始,能让国会听见我们的声音。”他们说。
“我们听见、看见并感受着歧视带来的伤害”
5月,悉尼律师、新团结党负责人卢贵唐向澳洲国会发起请愿,要求“改革反歧视立法,以平衡言论自由与人权”。8月22日,该请愿获得国会批准,进入收集签名阶段。
请愿呼吁对《1975年反种族歧视法》(Racial Discrimination Act 1975, RDA)进行改革,在保障言论自由的同时,在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加强对人权的保护。
其中提到,50年前通过的该法案,如今“已难以在‘言论自由’与‘人权保障’之间保持应有的平衡”。
请愿页面(图片来源:澳洲国会网站)
“我们的社区成员仍然经历着种族歧视事件,这些歧视发生在维州的提前投票站、新州Eastgardens的公共场所、昆士兰和南澳等地的街头。”
请愿书称:“我们听见、看见,并感受着歧视带来的伤害。”
该请愿提出的3个请求分别是:将《1975年反种族歧视法》更名为《2025年反歧视法》(Anti-Racism Act 2025);授权种族歧视专员(Racial Discrimination Commissioner)有权就轻微违规行为开具违规通知,以便快速处理,而无需经历冗长的法庭程序;在法律中引入行政复审法庭(Administrative Review Tribunal)的职能。
记者写稿时看到,该请愿目前只有42人联署。国会请愿网站上并无最低签名人数的要求,但如果一份请愿有50个或更多签名,请愿委员会可能会将其转交给相关部长,请其90天内作出回应。
“澳洲对种族歧视还没开出过罚单”
卢贵唐律师告诉记者,今年5月,悉尼Eastgardens青少年围殴事件在整个华社掀起轩然大波后,“我们都认为应当采取行动。”
卢表示,希望可以立法支持对种族歧视“罚款”,但坦言“非重罚”,“可以汇总成国家收到的多元文化积分,用于支持补贴多元文化社区活动,并对受害者进行适度补偿和赔偿。”
“澳洲对种族歧视还没开出过罚单,”他认为:“这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有极大的实际意义。”
发起者卢贵唐(图片来源:供图)
对于目前签名的现状,卢律师表示,现阶段仍然处于民众了解请愿内容的阶段,“反对与否,与肯定也一样,属于个体的自由。”
他说,接下来会举办一系列说明会,进一步普及请愿内容。
“本项请愿就是铺路搭桥,把江湖之远基层社区的声音,传达到庙堂之高的澳洲国会,我们搭的这座桥是通的,会继续我们的工作。”
“如果今天不争取,未来就更难改变”
不少澳洲华人对请愿内容持支持态度。
悉尼中国留学生Jack曾遭遇严重的种族袭击,被辱骂“Ching Chong”,最终被打到嘴角流血。他称,这样的经历让其更加关注反歧视立法的必要性,也对本次请愿格外关心。
他基本认同请愿书的方向与诉求,认为移民群体应该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与法律保障。
“我挺赞同的,就是觉得执行起来蛮难。说了什么、做了什么算是歧视?惩罚条款也要写清楚,也许会好一点。”
Jack蹭遭遇种歧袭击(图片来源:供图)
悉尼Eastwood华人David持积极态度,他表示,哪怕立法改革的过程漫长而复杂,也必须有人去推动和呼吁。
“至少这是一个开始,能让国会听见我们的声音。我们下一代在学校、在社会,应该生活在一个更公平的环境里。”他说:“如果今天不争取,未来就更难改变。”
华人女子Lin则直言,完全不相信这类请愿会带来实质性的结果。
“请愿那么多,最后真正改变法律的有几个?政治上牵涉的力量太大,几乎没有可能。”她认为,与其寄望立法改革,不如在社区内部加强互助。
对于此次华人发起的国会请愿,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