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一代
中国新一代的孩子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不像老一辈那样普遍拥有不少的堂兄/表兄。
而现如今,同样的 “堂兄/表兄” 危机也开始在澳洲上演。
并且,这一趋势被认为将会带来深远的社会影响。
如果你是澳洲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孩子,
那你的人生有一半时间可能都在和堂兄/表兄们一起度过。
他们就住距离你家在街角,陪你一起成长。
但现在,随着出生率不断下滑、家庭成员分散,
加上像许多名人家庭的决裂,曾经那种珍贵的亲戚关系,正在迅速消失。
如今,堂兄/表兄正在成为濒临消失的一代,
这不只是一个人口统计学变化,更是社会结构巨大转变的缩影。
这意味着年轻一代的联系更少,也更容易感到孤立无援。
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英国和澳洲的出生率相当):
上世纪70年代的孩子平均有大约7个堂兄/表兄妹,而现在的孩子只有5个左右,
预计到本世纪末,数量将下降至4个。
原因很明确:
家庭规模变小,人口流动性增加,
曾经支撑我们情感和社交生活的亲属网络正在变得稀薄。
心理学家、澳洲节目《Parental Guidance》共同主持人Justin Coulson表示:
虽然出生率下降通常从经济生产力的角度来解读,
但 “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减少” 对社会的影响同样深远。
Coulson说:
堂兄/表兄妹关系曾是社区和家庭的重要基石,
他们互相保护、互相支持、彼此陪伴。
我们曾在这样的关系中建立起归属感,
这里是我们最被看见、被倾听、被重视的地方。
而一旦你的亲属网络缩小了,你就会变得更加脆弱,
不仅在身体和经济层面,更是在社交和情感层面。
以英国王室为例:
哈里王子小时候有6位来自父系的表兄妹,以及12位来自母系的亲戚。
而他的孩子Archie和Lilibet,却只有3个表兄妹,
而且因为父辈之间的裂痕,他们彼此没有任何联系。
哈里在回忆录《Spare》中曾提到:
他和表妹Eugenie公主的关系非常亲近,
而威廉王子与Zara、Peter Phillips也保持着温暖的关系。
表兄妹不仅是玩伴,更是人生中的 “情感锚点”。
而在澳洲,由于地理上的分散,
这不再只是“少几个亲戚”那么简单,而是社会结构的重大变迁。
Coulson指出:
相较于父母,我们与兄弟姐妹和堂兄/表兄妹的关系往往更长久。
他说:
朋友可能来了又走,但这些亲情关系却可能是一生的陪伴。
缺乏这种滋养和陪伴,我们的人生注定更为贫乏。”
在流行文化中,“堂兄/表兄减少” 也开始显现。
过去如《教父》等经典影片,讲的正是围绕表兄妹和庞大家族网络构建起来的权力故事。
而如今的《继承之战》却反映出全然不同的现实:
亲兄弟姐妹都成为家庭狗血剧的焦点,堂兄/表兄就更成边缘人物。
如果你现在画一棵现代家庭树,它不再像从前那种枝繁叶茂的榕树,
而更像一棵笔直、分支稀少的松树。
少了堂兄/表兄的横向联系,却因为人均寿命延长而 “纵向” 叠加了更多年长的祖父母。
专家预测:
未来孩子们身边同龄的兄弟姐妹和堂兄/表兄会越来越少,
并反而会花更多时间与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相处。
负责这项 “堂兄/表兄研究” 的澳洲Max Planck人口研究所专家Diego Alburez-Gutierrez指出:
家庭结构老龄化和小型化,将让今天的孩子错失 “亲缘多样性” 带来的成长体验。
朋友是你自己选择的,他们往往和你来自相似的社会圈层。
而表兄妹则能让你接触到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观点,这是朋友所无法替代的。
不知道你是否对这种关系的缺失有切身体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