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为给大家更好的使用体验,同城网今日将系统升级,页面可能会出现不稳定状态,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升级时间:2016-7-24 11:00 -- 2016-7-24 15:00

澳洲同城网

查看: 7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称霸夜店的外国酒王 被国产啤酒撵下神坛(组图)

[复制链接]

35万

主题

19

金豆

35万

积分

网站编辑

Rank: 8Rank: 8

性别
保密
积分
351174
金豆
19
鲜花
0
主题
353675
帖子
353676
注册时间
2019-12-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 小时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INNA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同城好友,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俗话说,神仙打架小鬼遭殃,但有时恰恰相反。 今年即时零售领域神仙打架,“小鬼们”受益匪浅。消费者喝奶茶喝到吐;外卖小哥接单接到手软;茶饮品牌的股价集体飙升。


不仅是奶茶市场,啤酒市场也因此震荡,结果就是——中国啤酒,终于干掉外国巨头! 百威英博是全球饮料之王,收入比可口可乐还多。其子公司百威亚太,过去多年则在中国市场称王称霸,不仅营收领先,毛利率也超50%,稳压一众中国啤酒品牌。


而就在今年上半年,百威亚太的营收却被华润啤酒反超,痛失第一宝座。格局变化和神仙打架不无关系,华润啤酒表示,上半年即时零售业务的GMV同比增长接近五成。 不过百威亚太被反超,关键原因还在于自己。 早在2023年,它就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此后更是营收利润双下滑。自2019年头顶“亚洲最大啤酒公司”的光环上市以来,其市值已缩水近3000亿港元。


在日韩、印度等亚太国家,百威亚太依旧强势,偏偏在中国这个最大啤酒市场越卖越少。 它在中国的威风都丢到哪儿去了? 点击这里边听边看 1啤酒老大哥,快被赶去印度求生了


把百威亚太挤下神坛,搁几年前似乎是个不可能的任务。 背靠百威英博这个全球最大啤酒生产商,百威亚太也算家大业大,此前的地位可谓固若金汤。 家大业大的首要好处,就是兵多将广。 在亚太地区,百威亚太手握超过50个啤酒品牌,有些甚至是各个国家之前的“国民啤酒”,借此悄然潜入各个市场。 以中国市场为例,在2004年,百威英博通过击败华润雪花等对手,成功收购当时中国第四大啤酒商——哈尔滨啤酒,一举控制了东北市场。2006年,百威英博又收购了雪津啤酒,压制青岛啤酒在福建的扩张,同时也创下了当时外资在中国啤酒市场最大的并购案。而此前的纪录,正是哈尔滨啤酒并购案。


此后它又收购了大连大雪啤酒、唐山啤酒、双鹿啤酒、KK啤酒等中小品牌。对于大品牌,则以投资、入股的方式进行渗透。 一边消灭区域性啤酒品牌,吸纳其产能和渠道为己用,一边用原先的地方龙头压制本土啤酒巨头,百威亚太同时实现了本土化和做大做强的目的。


很多人以为的地方啤酒、国民啤酒,就这样早早被夺舍了。 兵多将广则衍生出另一大优势:无差别覆盖。 从超高端到大众市场,百威亚太在每个领域都有数个对应的品牌。特别是在中国高端啤酒市场,其份额一度超过50%。 百威亚太前CEO杨克说过:“在中国消费的啤酒中,仅有17%属于高端啤酒,相比之下,西方国家的高端和超高端啤酒消费比例超过40%。” 为了雄踞高端市场并更进一步,百威亚太在渠道上大举进军夜场和中高端餐饮,甚至获得了“夜店之王”的称号。在营销上同样舍得砸钱维持逼格,很热衷于赞助奥运会、世界杯等大型赛事。


从地方品牌到全国性品牌,从平价啤酒到高价啤酒,要啥有啥,论经验更是祖师爷一样的存在,巅峰期的百威亚太几乎不知道“输”字怎么写。 因此当去年有媒体爆料它将裁员数千人,许多人觉得突然。百威亚太也回应称报道不实。 但财报数据却显示:2023年百威亚太雇员总数约2.5万人,至2024年已缩减至2.1万名,人员动荡大到不正常。 导致这一切的主要原因,正是在中国市场吃瘪了。 因此百威亚太不仅降本增效,还把CEO从比利时人换成了中国人,首次让中国人来掌舵。


即便如此,他们对于在中国市场的前景也不敢太乐观,而是表示:“我们将印度视为下一个增长动力。” 2百威失威,别怪大环境 业绩下滑,总要对外给个说法。 去年第二季度,百威亚太在中国地区的销量同比减少了10.3%时,他们的一个解释是:最重要的一些省份(包括广东、福建等)受到台风、洪水等的影响。 实际上,广东、福建年年都有持续降雨和台风,这理由显然不太充分。更何况,去年广东省的啤酒销量还逆势增长1%,首次超过山东,拿下全国啤酒销量第一省份,只不过销量增长的不是百威,而是珠江、华润。


今年上半年,百威亚太收入31.36亿美元,同比下降5.6%,他们的一个解释是:啤酒消费疲软。 这个解释似乎靠谱了些。近些年,国内啤酒行业不好混,例如去年啤酒产量只有十多年前高峰期的70%左右,营收也同比下滑5.7%,是食品饮料行业中唯一负增长的品类。 然而华润、青岛、燕京国内三巨头都实现了营收增长,再次推翻了这种归咎于外的论调。


百威亚太雄风不再的真正原因是:高端市场被中国啤酒截胡。 今年上半年,百威亚太净利润4.09亿美元,同比下降24.4%。与此同时,它在中国高端市场中的占有率,从最初的50%下降到了不足40%。 反观中国啤酒,在高端市场高歌猛进,华润啤酒总裁还在回应“禁酒令”时称:“对啤酒的影响没有想的那么大。”2025年上半年,华润啤酒的毛利率创历史新高,达48.9%;青岛啤酒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同比增长5.1%,占总销量比例提升至42%;燕京啤酒上半年净利润大增45%至11.03亿元,半年赚了去年一年的钱。


如今看来,过去百威亚太在高端市场一骑绝尘,不代表中国啤酒不想做或不会做高端,它们只是在等待时机成熟。 等自己变得更强大,等高端化趋势更汹涌,等消费者对洋品牌祛魅。 2020年,华润啤酒前CEO侯孝海就曾放话,希望“未来三年到五年,华润雪花能在高端市场达到比较接近百威的份额”。为了做高端,华润啤酒还收购了高端啤酒品牌喜力在中国的业务。 去年8月,没有网红带货、没有流量明星的金星啤酒直播间,开播首日,6吨精酿啤酒被一抢而空,金星一夜登顶啤酒销售榜,也让茶味啤酒彻底出圈。京东超市数据显示:去年“双11”期间,茶味啤酒在该平台的成交额暴增5324%。


人们喝的啤酒的确不如以前多了,但下肚的高端啤酒、精酿啤酒可是与日俱增。 给机会不中用,百威究竟还能怪谁呢? 3百威的致命伤,是踩了白酒的坑 今年“史上最严禁酒令”出台后,白酒企业集体萎靡,连茅台的增速都跌到了个位数。 归根结底,是年轻化拉胯。当商务宴请需求减少,年轻人又不愿买单,不萎靡才有鬼。 百威亚太的年轻化工作,做得也不太高明。 通过赞助大型赛事、音乐节等,百威的年轻形象其实根基深厚,但这还远远不够。 就像为了讨好年轻人,茅台跨界做冰淇淋、咖啡、唱rap,五粮液请邓紫棋担任全球代言人,泸州老窖做香水……只是增添了些年轻色彩,要融入年轻人还是任重道远。


白酒在年轻化路上的两个坑,百威亚太也不幸踩中。 第一是产品太慢。 现任茅台董事长表示,“现在的年轻人不是不喜欢喝白酒,而是他们不喜欢参加喝白酒的局。”一方面指的是糟粕文化,一方面是说高度白酒。 年轻人对低度白酒的需求一直在增加,但直到近两年,许多企业才后知后觉。 在这方面,百威的动作比白酒要快,但如果以行业领军者的要求来看,又不够快。 比如上文提到的“茶啤”,2021年就已初现端倪,只是到去年才由金星啤酒引爆,随后百威快速跟进,但这时候,青岛、燕京等主要对手也已经布局完成,早就失了先机。


第二是“距离”太远。 白酒企业过去死守传统渠道,直到近几年才抽出精力放在线上和其他新零售业态。 百威亚太过去则是沉迷于吃“夜场和中高端餐饮”的老本,在其他线上或线下渠道兴致缺缺,以至于远离了广大普通年轻人。


百威亚太CFO表示,非即饮渠道占百威亚太中国市场约50%的生意,而行业平均水平约为60%,差距显著。反观中国啤酒,比百威接地气得多,青岛啤酒去年和美团闪购合作的成交额就高达10亿,今年上半年在美团闪购的销量更是同比增长近60%。


现在不管是在三四线城市,还是在即时零售等新渠道,百威亚太都稍逊国产巨头好几筹。 在竞争激烈的快消市场,年轻化这样至关重要的事不能有一点怠慢或疏忽。 当重要的事被拖成紧急的事,就算是百威也没法从容了。
免责声明
澳洲同城网是一个免费的公共信息平台,网站内容由网友自由发布,发布者拥有所发布信息的版权同时承担相应责任; 若所发布信息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反馈给澳洲同城网,我们核实后将进行相应处理!
官方微信公众号
澳洲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微信上也能找工作,找房子?关注万能的同城网官方公众号 localsyd,找到你找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外汇平台
金牌家政
汽车网



















wuliu
你想了解我们吗?
联系我们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Facebook 官方Twitter
微信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服务号
官方公众号 客服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