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企业主在澳洲联邦银行(CBA)试图取2万澳元用于自家装修时却遭到拒绝,这令其十分不满。
经营乳贴公司的Marianna表示,她在周二离开当地CBA分行时“快气炸了”。
她说,自己在前一周去该分行取过8500澳元用于装修,这次打算再取2万澳元。
Marianna表示,柜员告诉她,大额取现必须提前预约,接着柜员要求她出示发票或报价单,麻烦就从这里开始了。
Marianna回忆道:“我说,‘没有发票,因为还没付款,但我有报价单’,她说,‘好,那你一定要带报价单来’。”
“我又问,‘如果我没有报价单呢?’”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柜员解释道,如果没有报价单或用途证明,就无法取现。
Marianna表示:“我告诉她,‘我已经给了理由——我在装修,而且我喜欢用现金支付’,她却说,‘这个理由不够好’。”
“我又说,‘等一下,如果我只是想取1万澳元,明天晚上去赌场,再去高级餐厅吃饭,给自己买LV和Chanel的包,把这些钱花掉、赌光呢?’”
“然后柜员看了眼旁边的女子,后者插话道‘如果你要去赌场,我们更不能让你取1万澳元’。”
柜员解释说,现在诈骗很多,银行必须“保护好她的钱”。
Marianna又说:“我当时觉得‘不好意思,这是我的钱’,就算我想把它冲进马桶也与你无关。”
她接着问,在没有任何限制的情况下,她一天最多能取多少钱,结果被告知,在ATM和柜台每天最多取4000澳元。
Marianna愤怒地说:“这太荒谬了,为什么银行要把我们的钱当人质?这是我们辛苦赚来的钱,为什么要提供证明、证据、收据才能取出来?”
(图片来源:《每日邮报》)
此事引发热议,很多澳人都赞同这名企业主的观点。
一人评论道:“这是你的钱,这种事真让人恼火,这是你的,不是他们的。”
另一人表示:“我们应该停止使用银行。”
还有人表示:“银行的职能是帮我们保管钱、赚利息,不是把它当人质。”
也有人表示,他们有过同样的经历。
其中一名网友写道:“有一次和我儿子去CBA取6000澳元买车,柜员先问他是不是被迫取钱或遭遇家暴,”
另一人表示:“我父亲88岁了,每周都会取钱,他是老派人,不用银行卡,几乎不会用手机。柜员说‘不,你不能取现’。他当时惊呆了,非常难过,转身离开银行回了家,那只是他每周的零花钱……这根本不关银行的事。”
但也有人为柜员的谨慎做法辩护。
一人评论道:“人们被骗了就怪银行没保护他们……柜员也很无奈。”
另一名银行员工写道:“我最近也问过一位客户同样的问题,她说自己在装修,但其实是在给骗子的账户转账。她现在正和银行拉扯,因为这笔钱是她从房贷的可提取额度中取出来的,总额为4万澳元,而她已经血本无归。我们无论怎么做,都是两难。”